西藏途游网是西藏旅游生活资讯网,每天提供多种综合资讯新闻报道。

西藏途游网

您现在的位置: 西藏途游网 > 房产 > 文章内容

西藏今年将启动10名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

来源:拉萨晚报 发布时间:2020-04-15 12:37 编辑:admin 点击:

  近日,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群艺馆获悉,今年,西藏将启动1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(非遗)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。其中包括尼玛次仁(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练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)、次仁罗布(藏族唐卡钦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)和多吉(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),这3名是拉萨市的非遗传承人。

  据悉,从2015年开始,针对西藏代表性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的现实,为最大限度地避免“艺随人亡”现象发生,西藏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,优先对70周岁以上,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开始了抢救性记录工作。截至目前,西藏已完成3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。

  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,即是立档、保存,也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和传承积累资料。洛布曲珍,是我市著名的拉萨囊玛非遗传承人,她在中国非遗数字博物馆里的编号是04-1579。洛布曲珍一生致力于培养拉萨囊玛的传承人,带出20多名弟子,并且弟子也有了再传弟子。而洛布曲珍的逝世,给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,但庆幸在2016年,自治区群艺馆完成了对洛布曲珍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全面记录,包括口述、实践、教学、综述和工作卷宗等,这些珍贵资料对促进非遗传承、加快非遗研究与保护有着重大意义,对于后人研究囊玛舞蹈、音乐都有很大的价值。

  记者了解到,自治区群艺馆将对抢救性记录形成的录音、录像、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,进行素材加工和数字化整理,并将纳入非遗数据库,以更好地促进西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